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酵素分會籌備會于2015年8月23日在北京順利舉行。本次會議地點在北京海運國際酒店,到會企業代表、參會人員30余人。
會議由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理事長石維忱先生主持,首先是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秘書長李曉燕女士和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上海工作站副主任周海龍先生發表重要講話,隨后是所有與會的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展開熱烈討論。
首先,周海龍副主任以“中國酵素產業與市場現狀”為主題向與會者做出了報告,報告圍繞“什么是酵素” “酵素的歷史與發展” “國內酵素現狀” “國外酵素發展情況” “酵素的潛在價值” 以及“酵素分會的責任與工作設想”等幾個板塊重點展開說明,文字和數據讓大家一目了然,酵素在日本有上百年歷史,但最早起源于中國傳統的食品發酵技術,近些年在日本和臺灣盛行,僅日本每天超3000萬人服用酵素,成為該國長壽的主要原因。1985年,美國營養學權威大師及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賀威爾發現了酵素與人類壽命及健康的關鍵密碼,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但目前酵素的被關注度還是有待提高,僅專家學者和部分消費受益者關注。周先生同時針對國家大的經濟改革背景展開陳述,尤其是根基習主席的“兩個鳥論”提出,酵素產業的發展重點一定是創意驅動和自力更生,期待酵素產業能夠給整個經濟形勢帶來福音。
李曉燕秘書長圍繞“規劃與政策解讀”向大家做出報告,李秘書長對“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向所有與會者做出解讀,李秘書長首先簡單介紹了“十二五”產業發展的基本狀況,其中包括:1、產業規模擴大 2、主要產品出口增加 3、產品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 4、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生產技術水平顯著提高 5、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6、產品質量及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產品標準與國際接軌 7、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雖然我國生物發酵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績,但依然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包括1、市場需求和產能矛盾突出,產業結構仍需完善2、核心技術水平亟待提升3、原材料、環保等生產要素變化,加大企業發展壓力4、資本和產業融合度不足問題突出。這既是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機遇,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提出重要指導思想,并提出四個“市場導向、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標準保障”的基本原則,這是符合在2015年5月國家提出中國制造業整體原則的。李秘書長隨后指出,未來酵素產業的工作應該緊緊圍繞提出的“發展方向、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展開重點建設,并對重點工作的第一條“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技術”展開詳細說明,需要不斷創新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新技術領域包括菌種選育、發酵工藝和分離提取純化等三個重點努力方向。李秘書長最后指出,一定要強化標準和知識產權體系建設,面對國內酵素標準體系不健全,市場混亂的情況,需要盡快對酵素行業制定出合理的行業標準,保障企業和消費者的權利。這也是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酵素分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后,周海龍副主任宣讀了酵素分會工作條例和酵素分會的工作設想,他希望能夠拋磚引玉,集思廣益,對酵素分會的相關工作條例和未來的工作設想和廣大與會者做出補充和完善。
籌備會最后一個主要環節是討論,討論環節由理事長石維忱先生主持,整個討論圍繞四個議題展開:1、目前行業發展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2、酵素分會今后努力方向及工作建設3、酵素的名詞定義及分會名稱的確定4、酵素文化體驗展會。整個討論會可謂精彩紛呈,每一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最終協會參考代表的意見,確定酵素的名詞定義和分會名稱、籌備組成員,詳細內容如下:
(一)分會名稱:酵素分會
(二)酵素的定義(草):以果蔬或其他動、植物等為原料,采用自然或人工接種微生物發酵工藝,經后提取所制得的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發酵制品。可應用于食品、飲料、化妝品、洗滌、養殖、土壤改良、環境保護等領域。
(三)籌備組成員:
組長:石維忱
副組長兼秘書長:周海龍
副秘書長:盧濤 宿可
相信有眾多的科研院所的先進技術支持和民族企業的鼎力相助,眾志成城,將會很快迎來酵素產業的春天,真正使酵素被人們熟知,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福利。